還在吃路邊攤?小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這幾個不良習慣趕緊改正……
42歲的王女士最近三個月來反復胃痛,并伴有上腹部燒灼感,自行服用了“鋁碳酸鎂、奧美拉唑”等藥物,但停藥后癥狀仍未緩解。王女士為此深受困擾,便來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王女士感染了一種叫做“幽門螺旋桿菌”的細菌。
什么是幽門螺旋桿菌呢?它有哪些危害?又應該如何應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周賽男進行了詳細介紹。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呈螺旋形或弧形,微厭氧,生存能力極強,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的強酸環境下生存下來的細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多種疾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和胃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因子,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證實可降低胃癌的發生率。
傳播途徑
目前認為,人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唯一傳染源。幽門螺旋桿菌主要存在于人體的口腔、胃和糞便中。有以下幾種傳播途徑:
▲口-口傳播,比如共用餐具、接吻等;
▲胃-口傳播,從胃反流到口腔;
▲糞-口傳播,糞便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污染水源或食物等。
危險因素
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吸煙、飲酒、生食蔬菜、吃泡菜、熏制食品等都會引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升高。路邊小吃攤等常存在衛生條件不達標的問題,也易引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不良的生活環境、衛生意識不足也容易引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家庭聚集性,易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
有調查結果顯示,中青年(20-60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高于老年人,可能與青年人飲食不規律、在外用餐次數較多有關。
有以下情況時可以前往正規醫院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有上腹部不適感或口臭,反酸、燒心(上腹部燒灼感或胸骨后灼燒感)、上腹部脹悶感、惡心等不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后會通過多種機制損傷胃腸道;自覺口臭,或旁人感覺口腔有異味,這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感染口腔后,會直接產生有臭味的化合物,從而引起口臭。
▲有相關病史或家族史時,包括消化性潰瘍,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早期胃癌術后,胃癌家族史。
▲家人有感染史時,由于一家人常常共同進餐,若家人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建議成年家庭成員篩查幽門螺旋桿菌。一般兒童不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目前最常用的非侵入性的方法是呼氣試驗,此外還有細菌涂片、細菌培養、病理組織切片和血清學實驗等方法。由于呼氣試驗簡便而準確,故廣泛應用于臨床。
呼氣試驗主要有13碳和14碳兩種方法。13碳呼氣試驗準確率較高且沒有放射性,更適合孕婦及兒童,缺點是價格較高;14碳呼氣試驗價格低廉,但有一定的放射性(遠低于照1次胸片的輻射量),更適合一般人群。
盡管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僅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幽門螺桿菌相關消化不良,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MALT淋巴瘤),多數感染者并無癥狀和并發癥,但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幾乎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所以,建議所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都進行治療。
目前推薦的治療方案是四聯療法,即1種質子泵抑制劑+1種鉍劑+2種抗生素。四聯療法是目前根除率最高的方案,根除率約為85%~94%,治療10~14天。
根據個體及耐藥性等差異,四聯療法又有不同的藥物組合形式,因此一定要在專業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選用。且服藥期間要禁煙酒、清淡飲食。在按療程服完藥物后,應該完全停藥1個月,再去醫院復查幽門螺旋桿菌,若為陰性,則證明已完全根除。
就餐時應注意食品衛生安全,注意保持雙手清潔,切忌暴飲暴食及過食生冷、油膩之品。
調整心態,正確看待疾病,避免有過大的壓力;適當運動,提高免疫力,釋放對身體有益的因子。
若家庭中出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避免用相同的餐具,避免共同進食,需有效高溫消毒餐具。如有不適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